熱門關鍵詞: 永凝液DPS每平方米用量 永凝液DPS優勢 DPS永凝液使用方法 永凝液DPS用途
永凝液dps廠家:小編觀察發現,許多家庭都曾出現過房屋漏水滲水的情況,在一些小區的門口,經常會出現騎著自行車或者開著小貨車,打著“防水維修”招牌的維修工人。
為什么設計精良的現代建筑,會出現漏水滲水的情況?如今市面上的防水工程可靠度究竟幾何?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現狀調查顯示近四成住戶家里曾出現滲漏
深圳市防水專業委員會會長瞿培華介紹,現代建筑最容易滲水漏水的有三個部分,分別是外墻外窗、廚衛間和地下室。相較于建筑中的其他環節,防水屬于小微行業,目前全國共有3600余家防水企業,深圳有70家左右,去年的產值約為2500億元。
雖然防水產業的產值比建筑行業中其他環節的產值小得多,但它卻屬于建筑中的基礎環節,關于結構安全和居住舒適度。“防水無小事”,瞿培華說,目前全國的建筑防水情況卻不容樂觀。
為了進一步了解建筑防水質量的現狀,準確掌握建筑滲漏數據和滲漏根源,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于2013年委托北京零點市場調查與分析公司對全國若干重點城市進行了滲漏調查,并于今年7月4日聯合發布了《2013年全國建筑滲漏狀況調查項目報告》,報告顯示,全國的建筑滲漏情況都相當嚴重。抽樣調查涉及全國28個城市、850個社區,共計勘察2849棟樓房,訪問3674名住戶。抽樣調查了建筑屋面樣本2849個,建筑屋面樣本中有2716個出現不同程度滲漏,滲漏率達到95.33%;抽樣調查了地下建筑樣本1777個,地下建筑樣本中有1022個出現不同程度滲漏,滲漏率達到57.51%;抽樣調查了住戶樣本3674個,住戶樣本中有1377個出現不同程度滲漏,滲漏率達到37.48%。
據北京建筑工程司法鑒定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有1/4的法律糾紛是因為住宅建筑滲漏引發的。隨著公之于媒體的滲漏案例越來越多,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2013年10月,住建部發布《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深入開展全國工程質量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質〔2013〕149號),將滲漏列入建筑工程質量通病之首,并規劃用五年時間進行重點專項治理。國家質檢總局也已連續三年把建筑防水卷材產品列入全國質量提升重點產品名單。
探因
“三高三低”導致嚴重滲漏
調查得出的結果充分顯示了全國防水形勢的嚴峻,而東南沿海的情況更甚,由于天氣潮濕,我國東南沿海80%的房屋都出現外墻滲漏。對于造成這種形勢的原因,瞿培華用“三高三低”進行了總結和詮釋。
“三高”是指防水材料和施工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工程實際驗收合格率越來越高、業主使用滲透率越來越高;“三低”指防水行業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低、防水工程造價低。
目前我國的防水材料主要有高分子防水卷材類、密封材料類、隔熱保濕材料等六大類別,就防水材料來看,近幾年我國的防水材料技術越來越高,建筑部發布的建筑業10項新技術中,防水技術占到7項。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防水材料的種類、技術都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深層次矛盾也逐漸浮出水面。由于防水門檻低,我國落后產能嚴重過剩。以防水卷材為例,全國防水卷材需求約為15億平方米,但全國的實際產銷量卻達到20億平方米。國家建設部對1400家防水卷材生產企業發放了生產許可證,但全國的防水卷材生產企業卻有近2000家,有600余家是無證生產,“這就說明,10平方米建筑中至少有3到4平方米的防水材料是假冒偽劣或者低質量產品。”瞿培華說。
防水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也普遍偏低,急功近利思想嚴重,部分從事了多年防水工作的“業內人士”甚至連建筑圖紙都看不懂,更不用提設計防水構造等更加專業的工作,再好的材料也保證不了防水質量。
此外,防水行業還有一個最為嚴重的問題——造價低,“低價格是直接導致防水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的重要原因。”瞿培華表示,防水工程造價低的現象已經嚴重背離了市場法則。以防水材料“聚氨酯”為例,國際上厚度2毫米的聚氨酯價格每平方米在45元—48元之間,我國20年前的均價在40元左右。但是2000年,2毫米聚氨酯的均價已經跌至每平方米30元以下。與此相應的卻是聚氨酯原材料價格的上升,20年前原材料成本是每公斤6元,現在的成本則為每公斤9元,“只有假冒偽劣、偷工減料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么,建筑的防水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新型防水專利技術市場推廣難
政府監管不力加劇防水行業亂象
《2013年全國建筑滲漏狀況調查項目報告》還指出,防水行業落后產能過剩、假冒偽劣產品盛行等現象的存在,很大原因是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監管不力造成的。
目前,我國建筑防水工程招標多采用最低價中標,中標價格低于成本價早已屢見不鮮,這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給假冒偽劣產品創造了市場空間。也由于政府監管不力,大量假冒偽劣和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防水產品,以及無資質、無技能的施工隊占據了建筑工地的主要市場,形成一條“黑色”的產業鏈,其結果是給建筑防水工程質量和建筑主體安全帶來不可估量的隱患。
防水材料的終端市場是建筑工程,而工程領域也亂象嚴重,這使得建筑防水工程的質量問題進一步嚴重。防水工程被層層分包的現象十分普遍,工程款被各種名義擠占挪用,通常由房地產公司分包給總包,總包再分給分包,層層盤剝的現象嚴重,有時候一平方米造價應為50元的工程,到了總包、分包的手上只剩有一半不到,這種低造價直接影響了防水工程的質量,造成日后的房屋滲漏。
不過,小編了解到,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規范,一些大型房企已經開始規范防水工程建設。
“但這種行為目前也只是大地產商才有。”瞿培華表示,“小地產商采用的仍然是分包的形式,有的甚至不做防水。”
建議
實行建筑防水質量
保證保險制度
行業亂象叢生,治理該從何入手?對此,瞿培華表示,要想治理滲漏,必須動員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的力量,齊抓共管,綜合治理。
政府要切斷假冒偽劣產品的終端,建立和完善應用領域質量管控制度,嚴控防水工程質量;推進完善招投標機制,運用市場機制,有效破除單純的“最低價中標”招投標模式,堅持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招投標導向;嚴管施工資質,加強工人技能培訓,推廣防水專項由業主分包和防水材料施工一體化做法,杜絕防水工程層層分包。同時要從生產源頭嚴把質量準入關,保持對建筑防水產品質量監督和執法打假的高壓態勢。
企業要承擔防水材料和工程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加強企業自律,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產業升級。品牌企業要帶頭履行產業質量社會責任,向社會發出質量承諾,接受政府、協會和社會監督。
行業組織在協助政府加強監管的同時,要開展行業自治,規范市場秩序,落實行業自律公約,并完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鑒定體系,提高從業人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