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永凝液DPS每平方米用量 永凝液DPS優勢 DPS永凝液使用方法 永凝液DPS用途
混凝土的強度包括抗壓強度、抗拉強度、抗彎強度和抗剪強度等,其中抗壓強度最大,故混凝土主要用來承受壓力。
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混凝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與強度等級
按照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2002),制作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準養護[溫度(20±2)℃、相對濕度95%以上]條件下,養護至28d齡期,用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極限抗壓強度,稱為混凝土標準立方體抗壓強度,以fcu表示。
按照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的規定,在立方體極限抗壓強度總體分布中,具有95%強度保證率的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稱為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以MPa即N/mm2計),以fcu,k表示。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是按數據統計處理方法達到規定保證率的某一數值,它不同于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
混凝土強度等級是按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來劃分的,采用符號C和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表示,可劃分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等14個等級。例如,強度等級為C25的混凝土,是指25MPa≤fcu,k<30MPa的混凝土。素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采用強度級別400MPa及以上的鋼筋時,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承受重復荷載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40,且不應低于C30。
測定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也可以按粗骨料最大粒徑的尺寸選用不同的試件尺寸。但在計算其抗壓強度時,應乘以換算系數,以得到相當于標準試件的試驗結果。選用邊長為100mm的立方體試件,換算系數為0.95,邊長為200mm的立方體試件,換算系數為1.05。
采用標準試驗方法在標準條件下測定混凝土的強度是為了使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的混凝土具有可比性。在實際的混凝土工程中,為了說明某一工程中混凝土實際達到的強度,常把試塊放在與該工程相同的環境養護(簡稱同條件養護)按需要的齡期進行測試,作為現場混凝土質量控制的依據。
混凝土棱柱體抗壓強度
按棱柱體抗壓強度的標準試驗方法,制成邊長為150mm×150mm×300mm的標準試件,在標準條件養護28d,測其抗壓強度,即為棱柱體的抗壓強度(f&x),通過實驗分析,fck≈0.67fcu,k。
影響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因素
影響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原材料的質量(只要是水泥強度等級和骨料品種)、材料之間的比例關系(水灰比、灰水比、骨料級配)、施工方法(拌和運輸、澆筑、養護)以及試驗條件(齡期、試件形狀與尺寸、試驗方法、濕度及溫度)等。
1)水泥強度等級和水膠比。膠凝材料是混凝土中的活性組分,其強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混凝土強度的高低。在配合比相同的條件下,所用的膠凝材料所用的水泥強度等級越高,配制的混凝土強度也越高,當用同一種水泥(品種及強度等級相同)時,混凝土的強度主要取決于水膠比,水膠比越大,混凝土的強度越低。這是因為水泥水化時所需的化學結合水,一般只占水泥質量的23%左右,但在實際拌制混凝土時,為了獲得必要的流動性,常需要加入較多的水(占水泥質量的40%~70%)。多余的水分殘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蒸發后形成氣孔,使混凝土密實度降低,強度下降。水膠比大,則水泥漿稀,硬化后的水泥石與骨料黏結力差,混凝土的強度也越低。但是,如果水膠比過小,拌和物過于干硬,在一定的搗實成型條件下,無法保證澆筑質量,混凝土中將出現較多的蜂窩、孔洞,強度也將下降。試驗證明,混凝土強度隨水灰比(水與水泥的比值)的增大而降低,呈曲線關系,混凝土強度和灰水比(水泥與水的比值)的關系,則呈直線關系。
2)骨料的種類與級配。骨料中有害雜質過多且品質低劣時,將降低混凝土的強度。骨料表面粗糙,則與水泥石黏結力較大,混凝土強度高。骨料級配良好、砂率適當,能組成密實的骨架,混凝土強度也較高。
3)混凝土外加劑與摻和料。在混凝土中摻入早強劑可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摻入減水劑可提高混凝土強度;摻入一些摻和料可配制高強度混凝土。
4)養護溫度和溫度。混凝土澆筑成型后,所處的環境溫度對混凝土的強度影響很大。混凝土的硬化,在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周圍溫度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混凝土強度發展也就加快。反之,溫度降低時,水泥水化速度降低,混凝土強度發展將相應遲緩。當溫度降至冰點以下時,混凝土的強度停止發展,并且由于孔隙內水分結冰而引起膨脹,使混凝土的內部結構遭受破壞。混凝土早期強度低,更容易凍壞。濕度適當時,水泥水化能順利進行,混凝土強度得到充分發展。
如果濕度不夠,會影響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進行,甚至停止水化。這不僅嚴重降低混凝土的強度,而且水化作用未能完成,使混凝土結構疏松,滲水性增大,或形成干縮裂縫,從而影響其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成型后一定時間內必須保持周圍環境有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使水泥充分水化,以保證獲得較好質量的混凝土。
5)硬化齡期。混凝土在正常養護條件下,其強度將隨著齡期的增長而增長。最初7~14d內,強度增長較快,28d達到設計強度。以后增長緩慢,但若保持足夠的溫度和濕度,強度的增長將延續幾十年。普通水泥制成的混凝土,在標準條件下,混凝土強度的發展大致與其齡期的對數成正比關系(齡期不小于3d)。
6)施工工藝。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包括配料、拌和、運輸、澆筑、養護等工序,每一道工序對其質量都有影響。若配料不準確,誤差過大、攪拌不均勻、拌和物運輸過程中產生離析、振搗不密實、養護不充分等均會降低混凝土強度。因此,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施工規范,確保混凝土的強度。
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混凝土在直接受拉時,很小的變形就會開裂,它在斷裂前沒有殘余變形,是一種脆性破壞。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一般為抗壓強度的1/20~1/10。我國采用立方體(國際上多用圓柱體)的劈裂抗拉試驗來測定混凝土的抗拉強度,稱為劈裂抗拉強度。
抗拉強度對于開裂現象有重要意義,在結構設計中抗拉強度是確定混凝土抗裂度的重要指標。對于某些工程(如混凝土路面、水槽、拱壩),在對混凝土提出抗壓強度要求的同時,還應提出抗拉強度要求。